20240216
<公司三文治>辦公室的光暗對決
有次朋友聚會,我們在討論到底偏向光明的人格和偏向黑暗的人格相比,哪一邊在工作上會較有利,這正好拿來作本月的題材。
如果工作能力相同,我們一般會相信會耍手段的人會獲得更多晉升的機會,因為他們會較努力去表現自己,也較容易得到注視。但同時,我們又會不屑這些耍手段的人,不願意用相同的方法去獲得機會。這好像是有兩類人在用不同的方法去競爭一樣。
我們先來瞭解黑暗人格和光明人格如何去區分。心理學上,形成兩種人格的面向都可以分為三個支柱,形成黑暗人格三角和光明人格三角。黑暗三角分別是自戀、馬基維列主義和心理病態。自戀我就不解釋了,就是字面的意思;馬基維列主義就是為求目的,不擇手段;心理病態是一種人格障礙,可以簡化為缺乏同理心,嚴重的情況下會將對社會的敵意化為行動。
至於光明三角,分別是康德義務主義、人道主義以及人性的信仰。康德義務主義講的是責任而不是結果,每個人都應該有合符道德標準的原則;人道主義是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價值;具有人性的信仰,我們會相信人性是美好的,近似性善論。
的確有研究指出,很多出色的領袖都有自戀的傾向,因為自戀和自信有正向的關聯,而自信正是吸引追隨者的重要特質。而且,黑暗人格的人可以拋開一定程度上的道德,可用的手段較光明人格多,可以隨意游走灰色地帶。最重要是,在商業社會中,計算人的價值的方式,和社會及社交圈子的方式並不相同,只要經濟價值較高且有足夠監管,企業並不會計較太多個人私生活的問題。
美國學者Scott Barry Kaufman曾對光明和黑暗人格進行研究,發現光暗兩者的因素雖然是負關聯,但數值只在中間水平,反映一個人其實同時具有光明和黑暗的性質,極端光明或黑暗的人格其實少之又少。如果以-5代表極端黑暗,+5代表極端光明,一般人在日常的平均分數約為1.3,指出人在群體生活中是偏向光明一邊,也說明大眾社會為何會對黑暗行為反感。
有了分析人格的基礎,自然會有人會做調研,回答我們文章開首的問題,黑暗人格到底會否令我們收入高一點呢? 答案是沒有證據。是的,大部份研究都發現其實收入和光暗人格沒有太大關聯。然而,光暗人格對於幸福感是有關聯的,光明人格對於生活的幸福感明顯高於黑暗人格。
雖然人格和收入沒有太大關聯,但並不代表光明人格的人不需要學習黑暗技倆。三國漫畫《火鳳燎原》講過,「奸臣弄權,忠臣更要弄權」,因為忠臣懂弄權才能壓制奸臣。所以,光明人格最好還是學習一些對應黑暗人格的防身技巧,不用主動出撀,能自保就可以,反正你會活得比較快樂就已經是贏家。
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怪物,就是指我們之中的黑暗面。是枝裕和的電影《怪物》就表現出,我們即使是做自己認為的好事,但換了另一角度看,這事會對於某些人會帶來傷害,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他人眼中的怪物,引證人性之中不存在純粹的善與惡。
蘇桂荃 亨達集團首席體驗總監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
延伸閱讀
<<陝港書畫交流展>>圓滿舉行
BY 集團品牌及推廣 FROM 亨達集團
<股海莫測>十年南柯一夢醒,廿載富貴皆浮雲
BY 集團品牌及推廣 FROM 亨達集團
<鄧予立看世界>魅力古城
BY 集團品牌及推廣 FROM 亨達集團